bm11222宝马娱乐(中国百科)有限公司官网

学校主站

抓质量,上水平,创特色

Pay attention to quality, improve level and create characteristics

研究生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生教育 > 学科点栏目 > 正文

2022年生物与医药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来源: 时间:2023年04月26日 17:35 编辑:牛佳 点击:

 

生物与医药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2022年

学位授予单位

(公章)

名称:武汉轻工大学

代码:10496

授权学科

类别

生物与医药

0860

授权级别

 博士

硕士

2023 4 15


一、总体概况

(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我校生物与医药专业学位授权点始建于2020年。自建立以来,该学位点建设紧紧围绕湖北省区域经济发展目标,立足学院特色优势领域,围绕“生物、食品、医药”交叉融合的学科发展理念,致力于培养高水平应用基础型和应用型特色人才。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目前已形成了依托微生物加工与转化, 生物药物合成与工程化,食品营养与功能因子和食药资源与功效评价4个重点学科方向。

我院生物与医药专业学位点所依托的生物学科始建于上世纪 80 年代初。学科建设经历了从早期生物学省级重点学科(2006年),生物学与药学交叉融合,到“十二五”时期,我校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点(2010年)和生物学湖北省级重点学科(2011年-)的跨越发展阶段。本学位点所依托的药学学科基础扎实。我院药学学科研究生教育起源于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二级学科(2003年),2011年获批药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制药工程专业2022年被评为国家一流专业。    本学位点立足湖北经济发展和学校的办学特色,注重学科交叉融合,着力培养具有坚实的生物与医药基础理论,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生物、医药、食品等特色行业的实践经验,踏实肯干、富于创新的高层次人才,为行业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学科建设情况

本学位点立足于我院在生物与医药领域扎实的学科基础。我院生物学学科在十二五省级重点学科建设基础上,十三五、十四五期间均入选生物农业省级重点学科群(2015年、2020年),生物工程为湖北省省一流专业(2022年)。本学位点所依托的药学学科基础扎实,药学和生物工程入选“天然产物与功能食品”省级重点学科群(2020年)。我院药学学科研究生教育起源于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二级学科(2003年),2011年获批药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制药工程2022年被评为国家一流专业。   本学位点自2020年成立以来,发展迅速。拥有先进的学科发展平台和完善的产学研服务体系。先后建立有食品营养与健康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湖北省健康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食品微生物资源与利用中试基地”以及武汉市食药兼用资源功能性研究与生物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学科基础扎实。产学研服务体系建设辐射全国,并在省内10多个生物、食品、医药领域的骨干企业、事业单位建有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方面成效突出。

(三)研究生招生及规模

学院在研究生招生中,优化招生计划配置,择优录取,严把质量关。2020 年本学位点录取研究生19名,2021年录取研究生13名,2022 年本专业录取研究生15名。

(四)在读研究生规模和结构

本学位点在校研究生人数 47名,其中2020 年级19名,2021级13名,2022级15名。

(五)研究生毕业及学位授予情况

2023年6月,本学位点将迎来首届毕业生,预计有19名研究生毕业。

(六)研究生就业情况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不断完善就业指导工作的顶层设计,积极落实毕业生就业最新政策,多层次、多渠道开展学生的就业工作,学院积极扩大就业信息的发布渠道,与企业合作,开展招聘活动,搭建求职平台,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切实保障本学位点毕业生就业率。

(七)研究生导师状况(总体规模、队伍结构)。

拥有一支高水平的研究生导师队伍。研究生导师中包括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并柔性引进包括长江学者、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知名专家学者在本学科点做双聘导师。本学位点现有骨干教师19人,其中教授 7名,副教授 7 名,讲师5人。所有教师均具有博士学位。骨干教师队伍具有丰富的实践经历和服务行业的能力。有17名教师入选湖北省高校院所“科技副总”、湖北省“科技特派员”、“三区人才”和服务于湖北省行业技术需求。

二、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本学位点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学院党委书记是本学位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第一责任人,党委副书记是本学位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体责任人,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责任人。学院配有专职研究生辅导员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负有直接责任。为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在学院公开课、研究生专业课程中,本学位点积极选用一批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将思政教育充分融入到研究生教学的各个环节。本学位点全面落实《武汉轻工大学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施办法》的具体规定,定期开展研究生思政教育观摩课、公开课、座谈会等,着力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服务奉献意识,不断提升思政工作水平。

(二)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在学院的统一管理下,本学位点积极组织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以来历次全会精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同时学院依托研究生会和学习强国平台,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以及建校71周年,开展了系列思政主题教育活动。每年面向本学位点研究生开展研究生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主题班会慎思笃行树学风,好学力行造良才讲座等多层次的教育活动。

(三)校园文化建设

本学位点坚持全方位育人的人才培养理念,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在首位,从研究生培养工作实际出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增强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着力点,致力于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

每年,在新生入学以后,均会组织教师对学位点研究生开展“研究生生涯与学术之路”专题讲座。让新生尽快适应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生活,开启学术思维、提升心气、志气,培养研究生敢于向社会求知、敢于发问、敢于向人文溯源的精神和特质。每年组织研究生参加校“研行合一、百花争研”研究生科技文化节、研究生论坛、名师讲座等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引领学术风向,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四)日常管理服务工作

本学位点坚持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理念,紧紧围绕我校高水平大学建设中心任务,实行特殊时期专班值班制度,努力把疫情对研究生教育管理的影响降到最低。疫情期间为保障研究生课程正常进行,学位点全体教师“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科研求进步”的方向,进一步明确“以人为本,综合发展”的教育理念,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线上教学活动。2020年初以来,按照学校总体部署,严格执行学生健康打卡、临时出入校园报备、统筹做好春秋学期学生分期、分批、错峰返校等工作;把意识形态与政治安全工作作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常抓不懈,在重大节日和特殊节点,安排辅导员在各学生宿舍区进行值守。各岗位老师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兢兢业业,脚踏实地,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三、研究生培养相关制度及执行情况

(一)课程建设与实施情况

1)全面落实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

学位点建设中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构建了覆盖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的思政教育机制,实现了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主要机制与成效如下:    构建强有力的领导体制,全面引领思政教育工作。学院成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基础上,成立了以学科带头人为组长,优秀导师和研究生辅导员为成员的思政教育工作小组,形成了“党委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教师全员参与”的思想政治教育推进体制。    夯实课程思政,在教学环节实现了思政教育全覆盖。学科建设重视挖掘课程中思政内容元素,全部研究生课程中均融入思政教育元素,构建了思政与专业教育相互融通、相互促进的课程教育体系。如王丽梅等老师讲授的课程,融入思政内容,弘扬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深受学生喜爱和广泛好评。    强化思政教育导师队伍,建设了一支具有战斗力的思政教育队伍。学科建设坚持育人者先自育,开展系列理论学习,形成了一支政治意念坚定、教育方法得当的导师队伍。聘请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靖小琴教授作为学科思政教育导师,全程参与研究生教育过程中的思政教育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科带头人刘志国教授、闫达中教授、李睿教授被评为校级优秀研究生导师称号,多名教师获得校师德标兵称号。 2)稳步推进研究生教学改革      把切实提高研究生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学位点建设的重要内容,坚持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不断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着力构建高水平、有特色的研究生教育体系。    创新教学方式。以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为立足点,以教学方法转变为突破口,创新课堂方式,形成了优秀的教学环境。逐步突破“以课堂为中心和、以书本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层面,鼓励研究生采用“自主、探索和合作”的学习方式,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勤于动手、乐于探索、综合发展的教育理念。    加强教学全过程管理。教学管理落实到每一个教学环节,强化了质量观念,树立了质量意识,加强课堂管理,保证每节课的教学质量。进一步明确研究生课程考核、学位论文开题、中期考核、预答辩及学位答辩等培养环节的质量标准,认真组织,严格把控,构建“全链条”监控的研究生培养质量过程管理体系。3)研究生线上教学平台建设    开展形式多样的在线教学、指导工作,倡导研究生主动学习,促进研究生学习能力的实质性提升。利用超星网络学习平台、腾讯会议、微信、QQ等不同的软件进行网上直播授课或是组织会议讨论学科课程学习。通过从传统教学方式到信息化平台建设的转变,积极响应学校“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号召, 保障疫情防控期间研究生教学工作正常开展。

(二)导师选拔培训

学科建设中积极落实《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文件精神,努力构建长效机制,着力打造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研究生导师队伍。    完善制度,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根据《武汉轻工大学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与管理办法》,学科建设落实研究生导师评聘分离。结合学科特点、师德表现、科研水平等因素,制定导师聘任条件。硕士生导师实行动态管理制度,每三年对导师考核评估一次。    夯实导师培训,强化育人意识。将导师培训与导师上岗挂钩,明确规定只有参加过培训的研究生导师才有上岗资格。针对新教师、新研究生导师,加强岗前培训,强化岗位意识,将师德师风、学术规范等主题列为上岗之前的必修课程;针对在岗导师,多途径搭建导师能力提升平台,鼓励和支持导师参加国际高层次学术会议,促进导师不断进取、保持科研创新活力,始终紧跟或处于本学科领域学术前沿。先后组织学位点骨干教师参加“教育部2020新时代高校生命科学教学改革与创新研讨会(2020”、“高校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培训(2021”、科学规范导师指导行为 建设一流研究生导师队伍专题培训(2021)、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 推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2022)等。

(三)师德师风建设情况

   本学位点建设过程中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始终坚持把师德师风建设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通过创新管理机制、构建宣传机制、健全考核机制、完善监督和保障机制等方式,提升师德、规范师行,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创新管理机制。严把教师“思想关”“政治关”,不断深化细化实化师德师风建设教育管理。一是创新师德师风教育。坚持学院领导给教师讲“师德师风”主题党课,引导教师树立崇高理想。学院每年均开展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培训报告会暨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座谈“师德师风警示教育大会”等各种形式的活动。二是加强教师党支部建设。深入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选优配强教师党支部书记,增强党组织生活活力。三是强化新进教师入职培训,全面提升新进教师思想政治素质与职业道德水平。学校举办了“湖北省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

构建宣传机制。坚持“价值引领”“榜样示范”两翼驱动,构建了行之有效的师德师风建设宣传机制。一是加强理论学习。组织教师深入学习相关法规、文件精神,规范教师行为,引导教师树立高尚的职业情操和正确的学术道德观。二是积极选树典型。深入挖掘捐资助学董国清、潜心育人刘志国、闫达中、李睿等优秀导师典型,充分发挥典型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    健全考核机制。严格按照《中共武汉轻工大学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要求,结合学院实际,制定学院师德师风考核实施办法,切实做到师德师风考核与年度考核有机结合,严格实行“一票否决制”。    完善监督与保障机制。构建学院、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多方参与的师德师风监督体系,充分发挥学院二级教代会、分工会等在师德师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成立学院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着力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教师自我约束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师德师风建设合力。

(四)学术训练情况

生物与医药学位点建设按照应用型创新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抓质量,上水平,创特色”,鼓励和支持研究生参加专业实践活动,新获批1项湖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020年以来新增研究生工作站5家,切实有效地对研究生的专业实践过程进行全过程管理、服务和评价,确保专业实践教学质量。

1 新建的研究生实践基地

序号

基地名称

合作单位

基地类别

1

武汉轻工大学-湖北长友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研究生工作站

湖北长友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

省级基地(含研究生工作站)

2

武汉轻工大学小胡鸭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研究生工作站

小胡鸭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省级基地(含研究生工作站)

3

中国农技协湖北宣恩白柚科技小院

湖北苗仙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湖北省科协

4

湖北允升科技工业园有限公司

湖北允升科技工业园有限公司

校级基地

5

小胡鸭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小胡鸭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校级基地

6

湖北小胡鸭酱卤食品研究院有限公司研究生工作站

湖北小胡鸭酱卤食品研究院有限公司

校级基地

7

湖北天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湖北天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校级基地

(五)学术交流情况

为拓宽研究生学术视野,支持和鼓励研究生参加在本学科领域有重要影响的、学术界公认的学术会议。本学科长期与国外、国内各高校保持着良好的合用关系,鼓励和支持研究生公费赴海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合作研究。新设立有“卓越研究生培养计划”每年选拔5-10名研究生赴国内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联合培养。努力克服疫情对国际交流带来的影响,除定期举办各类型学术讲座,积极组织研究生参与本领域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如2021年度,本学位点王一丹同学参加了“食品安全与健康国际研讨会(2021年9月25日,中国-武汉)”,并做了题为“高耐硒菌株 Y4 的筛选鉴定及其产纤维素酶酶活探究”的报告。

(六)研究生奖助情况

本学位点建立了“国家助学金+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多元化单项奖学金+三助津贴岗位+企业助学金”为主体的多元的研究生奖助体系。2021年,国家助学金实现了在读研究生全覆盖。另一方面,为提升学术素养,引领和带动研究生积极成长,学科所在学院每年从新生中选拔“卓越研究生”进行重点培养(每年给予5000元的津贴,10000元的科研经费以及其它扶助计划)。

四、研究生教育改革情况

(一)人才培养

构建以“三全育人”为核心的大思政育人体系,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将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有机结合,通过持续推进教师课程思政改革、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建强专兼职思政队伍、强化社会实践与意识形态阵地管理等,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 遵循育人规律,立足课程,健全“课程思政”管理制度,切实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构建思想政治理论与形势政策课、基础素质素养课、专业基础与专业课、社会实践课、公共选修课“五位一体”的立体化协同育人机制。积极推进教学改革研究,着力推进“课程思政”方式方法创新。扎实推进 “科研育人”工程,构建形成教研一体、学研相济的科教协同育人机制。

2. 开展社会实践,并将其作为课堂理论的延伸和补充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平台。积极推动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营造浓厚氛围,扩展参与渠道,丰富项目储备;将校内课外活动、寒暑期实践等多种形式有机融合;自觉将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从而进一步提高思想觉悟,实现自我教育与自我成长。

3. 重视意识形态的管理,从源头上解决好“为谁培养人才、培养什么样人才”的问题。通过不断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组织领导,切实强化主体责任,将意识形态教育纳入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岗位考核管理。

4. 思政队伍建设。建设一支政治觉悟高、理想信念坚定、师德素养优良、专业能力强的思政教育队伍。发挥党员教师先锋模范作用,建设以思政教育为统领的德育队伍,把脉学生需求,根据生物学专业特点,用多种形式和教学方法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多元化课堂教学中,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专业教学及科研协同,着力营造全学科教学与德育工作。

(二)教师队伍建设

本学位点高度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拥有一支高水平的研究生导师队伍。研究生导师中包括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并柔性引进包括长江学者、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知名专家学者在本学科点做双聘导师。本学位点现有骨干教师19人,其中教授 7名,副教授 7 名,讲师5人。所有教师均具有博士学位。骨干教师队伍具有丰富的实践经历和服务行业的能力。有17名教师入选湖北省高校院所“科技副总”、湖北省“科技特派员”、“三区人才”和服务于湖北省行业技术需求,对进一步优化完善师资职称、学历、学缘结构对本学位点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科学研究

本学位点科学研究紧紧围绕着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需求,与区域内的生物、食品类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积极开展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引领特色学科发展,促进行业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2020年以来,本学位点骨干教师共发表SCI论文59篇,申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3件;主持企业横向项目54项,纵向项目19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10项),实现科研成果转化304万元。具体如下:

1)通过产学研合作,科研活动发力于区域特色行业关键技术问题,解决企业技术难题改进传统工艺,提升产品品质。如王宏勋教授食品微生物团队通过湖北省重大科技创新计划项目的共同研发,改善传统酱卤制品加工工艺,提升了产品的质量安全控制水平。

2)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第一时间将科研成果应用到行业生产实践中。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上持续发力,一大批重要的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到企业生产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如王宏勋教授食品微生物团队完成的“低温肉制品微生物预测模型与控制工艺研究”技术转让后迅速促进了行业技术的提升。

3)建言献策,成为生物安全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智库。余晓丽教授领衔的致病微生物研究团队,积极利用科学研究成果与专家资源,在新冠病毒防控与区域经济发展方面积极建言献策,发挥智库作用。

4)聚焦公共健康关切,探索营养代谢科技前沿。刘志国教授领导营养生物学团队,围绕当今代谢性疾病高发的公共健康问题,开展营养代谢领域的创新研究。聚焦油脂中ω-3 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研究前沿,深入开展肥胖、脂肪肝的营养干预研究,揭示ω-3 PUFA延缓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改善昼夜节律及生殖代谢功能等的作用机制,取得了丰富创新成果。

(四)传承创新优秀文化

为了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讲话,扎实推动传统文化创新工程,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学院举办多次活动开展“引航计划”、“学霸论坛”、“说出你的优秀”等形式多样的引导教育活动。通过搭建朋辈教育文化平台,坚持用身边事感染身边人提高了学风建设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五)国际合作交流

本学位点坚持开放办学,并支持与促进多校多地多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全球新冠疫情的爆发,虽限制了物理上的国际和地区隔离,但交流与合作从未停止。2020年和2021年本学位点研究生均积极参与了食品安全与健康国际会议、湖北省、武汉药理学会2021年学术会议、2021年第三届国际食品安全与健康研讨会等学术交流活动,取得丰硕的学交流成果。

五、教育质量评估与分析

(一)学科自我评估进展及问题分析

在对本学位点主要支撑学科生物学和医学的学科评估当中,本学科的评估结果是全国前64%,第155名,共244个学校参评。而本学科热度在所有的96个学科当中排第四名。与学科整体水平对比,本学科在成果获奖方面较强,尤其是国家科技奖励方面,排名达到了12名左右,人才培养方面,基本达到了平均水平,但是人才培养环节中的精品课程教材方面相对不足。另外,学术论文以及科研项目两个指标较弱,尤其是“国际重要期刊论文“以及“面上青年项目”只达到了学科平均水平。整体上来说,本学位点上升空间广阔。

(二)学位论文抽检情况及问题分析。

本学位点首批学生将于2023年6月毕业。届时,预计有19名学生毕业。

六、改进措施

针对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和下一步思路举措。

1. 面向行业产业,服务区域经济,优化研究生培养模式

本学位点要始终坚持研究生培养“服务战略”、“服务需求”为导向,持续推进学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和丰富具有“轻工特色”的生物与医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加强研究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提升科学研究能力和学术训练强度,加强学科交叉和学术交流,以大团队、大平台、大项目支撑高质量研究生培养。

2.坚持创新实践,破除“五唯”评价方式

建立多维的评价体系,注重质量成效。真正树立重品德养成、重真才实学、重质量贡献的评价导向。推动本学位点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评价由数量向质量转变,完善高水平学术成果的多维评价标准,推动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多样性评价,强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社会效益的产出。

3. 深化研究生培养全过程改革,构建高水平培养体系

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和学校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强化研究生教育全过程的监督、检查与反馈。建立研究生课程督导队伍,加强课程监督与质量提升;强化本学位点研究生实践过程、中期考核等培养环节;突出质量导向,强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训练环节;完善考核要求,落细落实研究生培养环节及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要求;优化考核机制,严格规范管理,强化培养环节的过程管理和质量保障。

4. 加强党建引领,强化“三全育人”

强化本学位点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加强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融国情国史进入专业课程。加强研究生党建工作,健全研究生党支部组织,充分发挥研究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深入开展新时代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加强实践育人,鼓励研究生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通过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助研助教助管等深入社会,了解国情和民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团队精神。

XML 地图